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

參考資料~~

明水參考資料:
1.圖書館借關於地震的書 書名-地震大百科
書名-地震
2.上網至YAHOO和GOOGLE查詢關於地震的資料

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

明水資料----集集大地震1~

集集大地震
一、震央:北緯23.85 °東經120.78 °【中央氣象局速報系統】
北緯23.87 °東經120.75 °【中央氣象局及學術單位修】
二、規模:7.3【中央氣象局】芮氏地震規模
三、產生的災害:
斷層破裂:車籠埔斷層地表破裂主斷層長約85公里,
東北延段長約11公里,全長約96公里。
死亡人數:估計造成2415人死亡(含失蹤)1441人輕、中、重傷
財物損失:估計約新台幣2920億元(92億美元)
房屋受損:其中房屋全倒者44338戶,半倒41633戶
四、時間、地點、規模、災害…………等 統整介紹
九月二十一日凌晨1時47分12.6秒,台灣發生了芮氏7.3級地震,震央由南投縣集集鎮發生。位置於北緯23.85度,東經120.78度,即在於日月潭西偏南12.5公里,地震深度有1.1公里,因此命名「集集大地震」,這是一百年來台灣省最嚴重的一次地震。這一次大地震經過專家研判,極可能是車籠埔斷層和大茅埔雙冬斷層推擠造成已造成2000人以上死亡與8000人以上受傷,台中縣與南投縣嚴重受創。台北縣市,彰化縣,雲林縣亦有災情。台北市「東星大樓」罹難70人;台北縣新莊市民安路「博士的家」,台中縣大里市「金巴黎大樓」,台中縣東勢鎮「王朝大廈」;等可說是天災加上人禍。南投市縣【埔里鎮,草屯鄉,中寮鄉,名間鄉,竹山鄉,國姓鄉,仁愛鄉,鹿谷鄉等】最為嚴重;中部古蹟也創傷至鉅,霧峰「林家花園」整建中,如今已成廢墟,昔日風光不再.........南投埔里倒塌的房屋有四百多間,死亡人數超過180人。台中縣災情最慘重的地方是東勢鎮。光是東勢果菜市場就發現二九八具屍體,東勢八成建物都已受損,市區多處高樓垮下,許多民眾都被活埋等待救援。
五、詳細說明
2321人死亡、39人失蹤、40人埋困及8722人受傷,交通阻絕受困7人,救出4968人,房屋全倒9909棟,半倒7575棟。經過台大地質學者追蹤,探索到車籠埔斷層帶完整的活動範圍,幾可確定因這條活斷層的快速移動並釋放大量能量,是造成此次集集大地震的主要禍首。

明水資料----地球板塊and構造~

地球板塊and構造
*地球構造介紹
地球就像個煮到半熟的蛋:蛋殼就好比地球的地殼,蛋白部分稱為地函,而蛋黃就是地核。如果把蛋在桌上敲一敲,裂成一塊一塊的外表就像拼湊成地球外部的「岩石圈」,我們叫這一塊一塊的「東西」為「板塊」。
全世界主要的板塊有七大塊,包括太平洋板塊、歐亞板塊、南美洲板塊、北美洲板塊、非洲板塊、印度-澳洲板塊及南極洲板塊。如果再加上其他如菲律賓海板塊等比較小的板塊,就有十餘塊。


*板塊運動
由於地函「熱對流」的作用,板塊於是動了起來。
什麼是「對流」?想想看我們燒開水的時候:熱的水會往上昇,冷的水會往下降,這就是「對流」。
地函也有類似的現象。由於外地核是高溫的物質,加熱了地函(就像爐火對水加熱一樣),而使地函也產生了對流作用,帶動了覆蓋在上方的板塊進行板塊運動。


*斷層的類型
斷層可分為正斷層、逆斷層和平移斷層,大部分的斷層都是由前述三種型態組合而成。

明水資料----地震的發生原因~

地震的發生原因
*主要原因
大部分地震發生的原因是:地球表層(約一百公里厚)的岩石圈不斷地在進行板塊運動,岩石圈的不同部份受到擠、壓、拉、伸、扭、…等力的作用。到某一個限度,有些部分就受不了啦!
這些部分(大部分是在板塊邊界)突然反彈滑動,這時候便發生地震,滑動的面叫「斷層面」。


*其他原因
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(例如:核爆)。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。依其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:
(1)構造性地震(地殼變動)
(2)火山地震
(3)衝擊性地震(隕石撞擊)
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(構造性地震)為主。


*主要的地震災害
(1)斷層錯動
(2)地盤振動和土壤液化
(3)建築物破壞
(4)海嘯災害

明水資料----全球地震帶活動~

全球地震帶活動
*地震帶
依據過去觀測經驗,大多數地震多呈帶狀分布,稱為地震帶。其主要者如下:
1.環太平洋地震帶:在太平洋周圍沿大陸邊緣。西從阿留申群島起,經千島群島、日本、琉球、台灣、菲律賓、印尼至紐西蘭。東從阿拉斯加起,經北美和中南美洲西海岸,直至安第斯山南端。
2.歐亞地震帶(或稱地中海地震帶):從地中海北岸開始,包括意大利半島、西西里島,經土耳其、伊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北部,直至中國青藏邊境。此帶又分支伸入新疆,轉甘肅、陝西。
3.中洋脊地震帶:在各大洋洋脊處,如大西洋、印度洋、東太平洋、北極海等洋脊、海嶺等。


*台灣地震活動
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,屬環太平洋地震帶一部分,地震活動非常頻繁。台灣地震帶主要有三帶:
1.西部地震帶:泛指整個台灣西部地區,大致與島軸平行。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引發地震活動,由於斷層構造多侷限在地殼部分,因此震源深度相對較淺(約10餘公里)。但由於西部地區人口稠密、工商建設發達,因此每每有大地震發生時都會造成較嚴重的災情。
2.東部地震帶:此地震帶之地震係直接肇因於菲律賓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造成,地震活動頻率最高。此一地震帶南端幾與菲律賓地震帶相接,並沿台灣本島平行方向向北延伸經台東、成功、花蓮到宜蘭,而與環太平洋地震帶延伸至西太平洋海底者相連。本地震帶南端與花蓮以北區域因板塊隱沒作用,震源深度可達到300公里左右。
3.東北部地震帶:此帶係受沖繩海槽擴張作用影響,自蘭陽溪上游附近經宜蘭向東北延伸到琉球群島,屬淺層震源活動地帶,並伴隨有地熱與火山活動現象(龜山島附近)。

明水資料----地震認知(專有名詞介紹)~

地震認知(專有名詞介紹)
當岩層受應力作用,累積超過其所能承受的強度時,岩層即以錯動或破裂方式釋放其累積的能量,此現象即為地震,釋放的能量以地震波方式向四面八方傳遞。
以下我們介紹幾個描述地震常用的專有名詞:

*震源、震央、震源深度
震源:地震錯動的起始點。
震央:震源在地表的投影點。
震源深度:震源到震央的垂直距離。

*地震波
地震波依傳播路徑可分為兩大類:
一、體波:可在地球內部傳播,依波動性質之不同又分為:
P波(縱波或壓縮波):性質與音波相似,質點運動和波傳播方向一致,速度最快。
S波(橫波或剪力波):質點運動與波傳播方向垂直,產生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的振動,速度次之。
二、表面波:沿地球表層或地球內部界面傳播,主要可分為:
洛夫波:質點沿著水平面產生和波傳播方向垂直的運動。
雷利波:質點在平行於震波傳播的垂直面上,沿著橢圓形軌跡震動。

*規模與震度
規模:
指地震本身的大小,和釋放能量的多寡有關,以沒有單位的實數(如:6.5)來表示。每一個地震只有一個規模值。
震度:
指地震發生時,各地不同的搖晃程度,以整數值(如:5級)來表示。通常,距離震央越遠,震度越小。

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

~~明水研究統整書--

明水研究統整書
一、研究主題:可怕的集集大地震
二、研究動機:地震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自然災害,每次地震一來襲,都造成很多人傷亡。例如88年在臺灣發生的「集集大地震(九二一大地震)」,造成臺灣許多人傷亡;還有前幾個月,在中國大陸發生了「四川大地震」,當時連臺灣都感覺到了,可見地震是多麼的可怕,所以想利用這次的明水時間深入研究臺灣88年發生的「集集大地震」!
三、研究目標:
1. 關於集集大地震【九二一大地震】
2. 了解集集地震發生的原因
3. 板塊的運動and斷層的類型
4. 認識震源、震央、P波、S波和表面波
5. 地震的規模與震度【地震震度分級表】
※ 補充:世界嚴重災情的地震
四、研究方法、材料
1. 資料閱讀、整理、分析法(畫重點、紀錄)
2. 成長日記(每次研究紀錄)
3. 實地踏察法(去集集地震紀念館)
4. 製作虛擬地震模型(DIY法)
5. 體驗法(親身感受地震的威力)
6. 海報設計(簡略介紹)
方法:我到圖書館找尋一些關於地震的書,讀過一遍,並將重點印下來,然後做整理。我上Yahoo網站【http://tw.yahoo.com/】、Google網站【http://www.google.com.tw/】和中央氣象局【http://www.cwb.gov.tw/】查詢有關集集大地震發生原因、板塊運動等資料以及找地震震度分級表,並做分析,製作研究結果。(簡略)
材料:資料夾(卷宗)、集集地震資料、地震發生原因的資料、其他地震資料、地震震度分級表(附件)、筆(螢光筆、原子筆、鉛筆)、計畫書、進度表、白紙、成長日記(研究紀錄表)、踏查紀錄(照片、筆記)、DIY模型、海報紙、彩色筆……。
五、研究進度
次數
日期
研究進度
研究方法、材料
一次



二次



三次



四次



五次



六次



七次



八次



九次



十次

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

明水研究目標-目的~~

1. 關於集集大地震【九二一大地震】

2. 了解集集地震發生的原因

3. 板塊的運動and斷層的類型

4. 認識震源、震央、P波、S波和表面波

5. 地震的規模與震度【地震震度分級表】


※補充:世界嚴重災情的地震

明水研究動機~~

地震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自然災害,每次地震一來襲,都造成很多人傷亡。例如88年在臺灣發生的「集集大地震(九二一大地震)」,造成臺灣許多人傷亡;還有前幾個月,在中國大陸發生了「四川大地震」,當時連臺灣都感覺到了,可見地震是多麼的可怕,所以想利用這次的明水時間深入研究臺灣88年發生的「集集大地震」!